新闻中心

以专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最高境界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你当前位置 奇异果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商标使用权之争或致中华老字号莲香楼被“baet365摘牌”

发布时间:2023-12-19 08:49:38    阅读量:

  baet365官方网站近日,莲香楼、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在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复核中被列入“附条件通过”清单,要求在半年内予以整改(详见

  新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商标使用权之争是导致莲香楼面临“摘牌”危机的重要原因,另外两家餐饮老字号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有法律界、饮食界专家呼吁,有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先帮助相关老字号渡过难关,保住“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保全“食在广州”的形象。

  根据11月17日新快报《广州餐饮老字号到底该怎样“限期整改”?》一文,商务部进行中华老字号复核时,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的“莲香楼”、广州市泮溪酒家有限公司的“泮溪”、广州市北园酒家的“北园”等广州知名老字号被评为“附条件通过”,要求在6个月内予以整改,否则将被移出老字号名单。

  ■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于12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法定代表人何嘉盈(左)和广东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温旭(右)在发布会上发言。

  12月11日,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何嘉盈表示,莲香楼之所以被商务部等多部门要求整改,与未能取得复核申报所需的商标使用许可授权有关。

  而广州老字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老字号公司”)是“莲香楼”商标所有权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于12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次莲香楼、泮溪和北园三家老字号被要求整改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因为需要补充资料。

  申报“中华老字号”需要提交什么资料呢?在其复核表填写的资料中,新快报记者发现需要准备品牌及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以及基本条件的证明文件、注册商标情况、资本情况、经营情况、管理情况、历史传承情况、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等。同时还需要提交真实性承诺书以及商务主管部门等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申报企业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广州老字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说的“补充资料”,正是莲香楼等需要的商标使用许可授权。对此,何嘉盈和广东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温旭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均进行了确认。温旭认为,“附条件通过事件”的核心正是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目前没有获得商标使用许可。“莲香楼认为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是独占许可或独家许可,而不是普通许可”。

  据了解,2006年,广州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99%的股权进行公开转让,但转让不包括莲香楼系列商标的所有权,只是使用权。同年,西关世家园林酒家购入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99%股份,荔湾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保留1%黄金股权利对品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在新闻发布会上,何嘉盈介绍,当年,“西关世家”以5120多万元买下股权,此外还支付莲香楼公司职工安置补偿费共1632万元,以及200万元其他原广州莲香楼应承担的费用。接手经营17年来,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已支付近3000万元的商标有偿使用费。何嘉盈说,2019年,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接到相关部门通知,需签订品牌“普通许可”,否则就拿不到商标使用授权书。

  “莲香楼(的商标使用权)应该是独占许可或独家许可,而不是普通许可。”何嘉盈表示,根据相关合同以及老字号经营的特殊性,她认为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对莲香楼品牌使用是“独家使用”,所以未签订相关合同,因此从2020年开始,再没有收到商标使用许可证明。

  因为没有使用许可,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在线上经营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何嘉盈说,目前公司已无法正常经营天猫、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网店、外卖线上渠道,也无法在外地开设分店。这也导致在本次中华老字号复核中,该公司因缺少商标使用许可证明而受阻。

  商标许可证明的授权者是老字号商标所有权的持有者——广州老字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它要求莲香楼签署“普通许可”合同。

  广东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温旭介绍,目前,“普通许可”造成广州市有多家使用主体不一致的“莲香楼”。广州市就有了3家冠以相同字号的“莲香楼”:一家是按照转让合同约定必须将工商税务登记留在荔湾区的广州市莲香楼老店,另外两家是位于越秀区由广州莲楼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的莲香楼东风东路店及位于黄埔区由广州百莲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的莲香楼至泰广场店。

  对此,温旭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参照2019年前的做法,先给予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商标使用许可,完成整改,避免被除名。

  何嘉盈也表示,此前并没有接到相关部门的整改通知,希望省市有关部门介入协调,和经营者一起寻求解决办法。

  那么,3家老字号目前该如何整改,从而在明年4月1日之前完成整改,保住“中华老字号”称号?近日,新快报记者再次向北园酒家和泮溪酒家了解整改情况,但未得到正面回应,相关部门称正在研究。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两家餐饮企业近日推出了全新应季菜品。其中北园酒家推出了佛跳墙汤和红烧羊腩煲等菜品,而泮溪酒家推出了盆菜、羊肉煲和猪脚姜等菜品。如今是12月,正值冬季,两家酒楼推出的菜品都是秋冬时节滋补御寒食品。另外,北园酒家近日正力推冬至的“吉时家宴”,抓住冬至旺季的时机进行营销。

  新快报记者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发现,近段时间,前往两家酒楼用餐的市民和游客不少baet365,可见“复核”事件对两家酒楼的影响不大。

  但是,广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的一位行家表示,如果冲不过4月1日的“生死线”,万一被摘牌,会影响到“食在广州”的美誉度。老字号不仅是莲香楼、北园、泮溪酒家的,更是广东人的老字号,“得之不易,失去更伤”。

  对此,广州老字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品牌所有权人,该公司是根据商务部门、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关于老字号振兴发展的要求,把对老字号的传承发展作为使命,赋能支持旗下老字号品牌发展壮大。广州老字号公司将继续秉承弘扬盘活振兴老字号的精神,深化企业平台功能,与各经营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资深媒体人、知名美食评论员一鸣认为,莲香楼的品牌之争只是广州饮食业baet365,尤其是老字号面临的诸多矛盾之一,影响着广州餐饮业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

  一鸣呼吁各方面以理性态度面对,搁置争议,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解决目前面临“摘牌”的困境,保全“食在广州”的整体形象。

  ■广东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委员饶原生认为,点都德茶楼的经验值得推广。图为点都德在店内出售的文创手信。

  广东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委员、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认为,莲香楼的品牌之争是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是早年法规未完善、程序未完善等造成的。

  饶原生认为,如果同时拥有商标使用权和所有权,能使餐饮老字号更好地经营,一些家族传承的老字号就是好例子。他举例说,广东老字号新兴家喻酒家是广州羊肉煲的翘楚,已经是几代传承,在广州已开有数家分店;广州老字号点都德茶楼也是如此,是家族传承生意,现在已把70多家分店开到全国各地。“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这是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的家族传承老字号企业的优势”。

  (1)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

  (2)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

  (3)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

  莲香楼的商标纠纷折射出广州餐饮老字号目前的生存状态:由于饮食行业的竞争激烈,这些老字号越来越多地依赖“食在广州”的品牌。对于它们来说,“老字号”的身份是生存基础,“食在广州”为老字号赋能,老字号与“食在广州”同兴衰。不过,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老字号为争取年轻食客,正悄然发生改变。店方在创新求变,越来越年轻化、时尚化、本土化、多元化。

  梁伯住在华南碧桂园,退休之后每天早上的固定动作,便是爬完后山后来到番禺天河城的陶陶居,边拿着手机看新闻边叹早茶,一直待到午饭时间才慢悠悠离开。

  陶陶居的点心品种很多,但梁伯常点的不外乎是大虾饺、传统马拉糕、酥皮水牛奶菠萝包、锦绣海鲜红米肠,这些都是梁伯的爷爷从前常常点的食物。记者问,这些还是从前的味道吗?梁伯笑着说:“大部分是旧时的味道,但是现在样式精致和丰富了很多,比如从前红米肠里面顶多就是裹着‘油炸鬼’,现在品种很多,甚至有海鲜。”

  与常客梁伯不同,来自上海的王小姐是第一次来陶陶居。王小姐从事电视人文频道编导工作,每到一座城市,总喜欢找个人文与烟火气足的地方待上一待。王小姐做了很久功课才定下要来陶陶居打卡。“网友点评说,环境不错,吃食不错,它既有老广古老的味道,又有新潮的气息。所以和几个老友便来这里了。”王小姐说。

  最让王小姐满意的是,午饭的时候居然可以同时享用点心、正餐菜式和甜品。“之前在别家吃过鲍汁捞饭,这里加上瑶柱鸡粒,多了几层滋味baet365。这道食物很像广州这座城市,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没有违和感。”王小姐说。

  陶陶居始创于光绪六年(1880年),是广州家喻户晓的百年粤式茶楼,1993年获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9年8月,广州酒家集团全资收购陶陶居公司,开启了陶陶居“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2020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为盘活老字号品牌和提升公司业绩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陶陶居突破“固守原址、一家一店”的思维束缚,走出广州,抢占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等地市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布局33家餐饮门店。

  要说到“食在广州”的传奇,不得不提到银灯食府。这家广州市内的老字号曾一度结业,但凭着守正创新,始终紧紧抓住老食客的胃,也抓住他们的心。

  银灯食府于1988年开业,当时位于广州宾馆。在那个娱乐节目还不太丰富的年代,银灯食府开设的夜茶大受食客欢迎,“饮茶、吹水、听粤剧”成为广州夜生活的标配。从那时起,银灯食府一直坚持做夜茶。它足够了解广州街坊的喜好,无论是早市、午市还是夜市都有优惠,“好味得来,大件夹抵食”(味道好又实惠),一直生意红火。

  进入21世纪后,广州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开设夜茶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少,银灯食府却始终坚持。2020年,因为租约到期,银灯食府不得不暂时结业,给很多老食客留下遗憾。不过,次年,银灯食府重出江湖,在广州荔湾文化公园附近开张,开张之时食客如云,30多年前的火爆场景重现。

  近日,新快报记者和友人光顾银灯食府,上午10时到达,等候了差不多半小时才有位置,旁边还有十来个人在等位。有食客称,到了中午饭点,拿号之后等上两个小时是常事。且每次都要排队,即使在小程序上预约,现场还是人挤人。

  银灯食府的负责人曾说过,做夜茶利润很微薄,但仍会坚持。如今,最传统的三茶两市全保留,但并非没有改变。青芥沙拉三文鱼挞、带子鲜虾韭菜春卷、海苔抹茶流沙包、黑松露鲍菇鸡粒、黄酱蒸胜瓜墨鱼仔……点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比如青芥沙拉三文鱼挞,让人一大早便吃得泪流满面,很上头。记者的友人谢小姐表示,很多菜式都是其他粤式酒楼见不到的,颇有新鲜感。

  周围的食客告诉新快报记者,这里虽然有时等位会等到烦躁,但是环境和出品让人满意,关键是服务非常到位。“一直有小姐姐来看茶水够不够,不够就连忙添上。整个就餐期间的服务都让人满意”。记者发现,服务员每次上菜后会一张。他们解释,这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拍照证明按时给客人上菜了。

  除了食物和出品,银灯食府整体浅色偏白的布局也很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更有意思的是,它又处处保留浓浓的老广味道。比如餐厅墙面的那首《广州好》“广州好,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又比如进入洗手间前的那面墙上写着一首儿歌:“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勾起老食客的儿时回忆。

  位于广州天河著名城中村石牌村附近的大石牌酒楼是一家普通的粤式餐馆。可是,远在江门鹤山的何小姐每次回广州,必定来大石牌酒楼就餐。

  何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于2000年读于石牌村附近的暨南大学,手头稍有富余便跟三五个同学来大石牌酒楼打牙祭。“香煎荷花鱼、清蒸皖鱼、啫啫竹肠、清炒水东芥……里面很多菜式很普通,但都有妈妈的味道,每次去吃的时候感觉就像回家。”何小姐说,20多年前的大学生对大石牌酒楼的价格也可以接受。何小姐毕业后在天河区上班,常和同事过来小聚。多年过去了,自己从广州回到了鹤山老家,仍不时来这里怀旧。“吃的不是饭,是感情。”何小姐称,大石牌酒楼是她心中的老字号。每次回到广州看到它,便像看到另一个家。

  新快报记者发现,午晚市的大石牌酒楼常常满座,食客多是附近的街坊和上班族。在被问及为何选择这里就餐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味道不错、经济实惠。“就是最常见的家常菜,是家的味道。”在附近上班和居住的吕先生说,七八年了,这条街道上的店铺关了开,开了又关,但大石牌酒楼始终都在,它就是上班族随时会想到的地方。

  广式茶楼是不是只适合“老广”呢?近几年兴起的广州品牌“点都德”东圃分店的答案是否定的。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该店,发现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身影,其中不乏外地游客。

  游客小吴来自海南,此前在行程中专门加上来点都德饮茶的环节。他表示,点都德的装修很有特色,有广府风味,而且出品比较创新,拍出来照片非常好看。市民赵先生是本地人,他偶尔会来点都德饮茶。他表示,尽管点都德是连锁品牌,但是出品和装修都很用心,这里体现的是广府文化,这是吸引他来的原因。

  新快报记者发现,点都德的前台有很多包装好的点心进行售卖,精美的文化卡通包装吸引了不少市民。“包装很活泼,很好看,正好最近有几个朋友从外地来做客,我买了几个不同味道的酥饼送给他们。”市民李小姐说。记者发现,在点都德的售卖货架上还有许多包装好的本地商品,例如腊肉腊肠、茶叶、核桃酥、炒米饼等。

  与其他传统酒楼相比,点都德是新兴的广州老字号茶楼品牌。点都德致力于传承老广州饮茶文化,采取全天候茶市直落的新模式。在全国多地拥有70家直营门店,广州有20多家。点都德声称自己坚持古法技艺,以全手工制作引领点心风尚。